考證氏族譜載:「嚴氏系出顓頊後,楚莊王諡號姓」,「稽我光祖子陵,其先世本姓,嗣改為莊,蓋楚莊王之後裔。後避漢明帝劉莊名諱,改莊,嚴為姓。」《中國姓氏尋根》一書也説「是莊姓改」,兩家一家,故有「莊嚴通婚」之古訓。所以嚴姓主要是莊姓改姓而來。
嚴姓,《百家姓》中排名第27位。2007年,中國嚴姓人口總計220多萬,居中國93位。[1]2013年,通過對「全中國13.3億人口姓氏資料庫(2008-2010)」綜合分析,中華伏羲研究會華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發布中國最新版「百家姓」排行榜,嚴姓排名94位。截至2019年01月,公安部治安管理局數據,嚴姓人口位列全國姓氏人口95名。
史載,東漢時,嚴姓多居山東、湖北、安徽、浙江一帶。另四川、雲南、貴州一帶有嚴姓足跡。魏晉時,北方嚴姓多居於陝西、山西、河南、甘肅北方地區,其中陝西、甘肅嚴姓,嚴姓發展史上三郡望:天水郡(今甘肅省通渭縣西北)、馮翊郡(今陝西省大荔縣一帶)、華陰郡(陝西省華陰縣東)。可見,此期北方嚴姓發展盛況。但隨著後世戰,換代,進而導致嚴姓多南遷原因,中原嚴姓漸,而南方嚴姓日益出鋒露鞘。唐代後,北方嚴姓雖經戰,發展受到壓制但是有姓名人鳳毛麟角於史冊,如唐代太府卿嚴挺,出華陰(今陝西華縣)。而南方嚴姓名人此起彼伏,宋時有嚴仁、嚴羽、嚴參,邵武(今屬福建)人,世稱「三」。明清時期,嚴姓多居於安徽、江蘇、浙江、福建沿海一線。另雲南、廣東地有數嚴姓居民。明代,有山西籍姓槐樹遷河北、河南、山東、安徽地。清康熙年間,嚴姓始有福建、廣東地渡海入台者,雍正和乾隆年間,入台者數量增,多居台北、苗栗、南投地。今日嚴姓湖北、江蘇、浙江省,上述三省嚴姓全國漢族嚴姓人口逾半。嚴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一十二位姓氏,人口多,佔全國漢族人口百分之零點一四。 那麼姓有哪些名人呢?嚴 嵩:袁州分宜(今屬江西)人,弘治年間進士。授編修,官太子太師,專國政二十餘載,陷害忠良多。其工詩古文辭,著有《鈐山堂集》,刻《歷官表奏》十二卷。嚴嵩死後,其子嚴世蕃獨攬朝政,賣官鬻爵,揮霍,後林潤所劾,處死。嚴 復:福建福州人,清代啓蒙思想家、翻譯家。任北洋海軍學堂教授、京師大學校長職。譯《天演論》、《中國教育議》,另著《侯官嚴氏叢刊》、《嚴譯名著叢刊》,其中不乏有譯成別國文字,流傳國外作。嚴彭祖:漢代東海下邳(江蘇邳州)人,官任河南東郡太守、太子太傅職。早年顏安樂同學於眭孟,精「四書」、「五經」,對《公羊春秋》解説闢,談於天祿閣。嚴可均:浙江烏程(今湖州)人,清代文字學家,嘉慶年間舉人。其文字音韻有深入研究,撰《説文聲類》、《鐵橋漫稿》,另輯有《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》一書。嚴繩孫:江蘇無錫人,清代文學家。康熙時興博學鴻詞,授檢討,參與編修《明史》。工於詩,能畫,著有《秋水集》。
2、堂號:「天水堂」,「富春堂」、「調山堂」、「古秋堂」、「鈐山堂」、「宜雅堂」、「四錄堂」、「尺五堂」、「海雲堂」。
延伸閱讀…
嚴的姓氏頭像,姓氏頭像嚴女的- 傷感説説吧
嚴3d姓氏圖片,嚴姓氏壁紙圖片大全- 傷感説説吧
嚴姓名人,文有文采,武有武略。其中文士多以和孝行見著於史,如西漢有閉門讀《老子》嚴遵,東漢有隱士嚴光。武有三國時嚴顏、唐時嚴武。 嚴姓,《百家姓》中排名第27位。2007年,中國嚴姓...
據《姓氏考略》所載,嚴姓郡望主要有三個:天水郡:漢天水郡治所平襄(今甘肅省通渭縣西北)。東漢一度改為漢陽郡,移治冀縣(今甘谷東南)。魏恢復天水原名。西晉移治上邦(今天水市)。隋唐天水郡即秦州。馮翊郡...
延伸閱讀…
嚴姓
嚴姓氏專屬頭像2023男
嚴姓是中國姓氏之一,其人口佔中國0.3%左右,人口數目排名100名上下。 起源 源自羋姓,春秋時期楚國第六位國君楚莊王,其後代以諡姓,始有莊姓。東漢時因為漢明帝名為“劉莊”,一些莊姓人...